close

  雲南昭通市委書記劉建華日前透露,他曾以記者身份暗訪處理30多名違法幹部。昭通城區亂占亂建問題突出,多名幹部調查都無功而返。於是劉建華親自暗訪,“我搞了個草帽、弄了墨鏡,走訪好多群眾。別人問我幹嘛的,我說是昆明的記者。”(9月27日中國新聞網)
  派別的幹部去調查,結果全部無功而返;領導只好自己喬裝打扮去暗訪,最終查清了問題、處理了違法幹部。很多時候,並非領導自己不想聽真話、不願面對現實問題,而是被那些“欺上瞞下”之輩給算計了。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、財經委副主任委員牟新生說,有領導下去視察,當地都預先進行了周密部署,安排得非常具體,領導人成為了一個“機器”。還有的領導去視察,周圍幾十個人前呼後擁,大部分都是民警和幹部化裝的,全是假的。如果當領導的意識不到這一點並設法突破“包圍”,恐怕很難瞭解到真實情況。
  市委書記暗訪時自稱記者,也頗耐人尋味。毋庸諱言,以記者的身份示人,有時確實比以官員的身份調研更能聽到真話。在不少地方,記者是頗受老百姓歡迎的,“找市長不如找媒體、上訪不如上網”甚至成了一些人奉為圭臬的至理名言。老百姓見了記者可以說真話,為何對某些官員卻“敬而遠之”呢?公務員的“公信力”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不是說官民之間“情濃於水”嗎,何以有如此隔閡?古代的老百姓尚且敢於“攔轎喊冤”,今日之“國家主人”遇到了“人民公僕”,為何卻三緘其口、唯恐“禍從口出”?老百姓有話不能說、不敢說,到底是誰的悲哀?
  “微服私訪”在中國具有極為悠久的歷史傳統。古代的清官(如包拯)以及有責任感的皇帝(如康熙),時不時就要“訪”上一“訪”。這種做法儘管也能收一時之效,但局限性是非常明顯的,屬於典型的“人治思維”和“個人行為”,缺乏制度性的剛性約束,其作用註定是有限的。並且,上級官員去基層“微服私訪”,他的下屬們會怎麼想?害怕、生氣還是無所謂?——最起碼,這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領導對下級缺乏完全的信任吧。靠一個所謂的“好領導”通過“微服私訪”的方式去檢查和督促下級乾好工作,能起多大作用?何不完善制度,靠制度去監督呢?
  當然,從現實環境看,還是希望通過“冒充記者”的方式聽取真話的官員能夠多一些。畢竟,能多解決一個問題還是先解決一個吧。只是還有一點擔心:不知道那些冒充記者的官員會不會被老百姓給輕易識破——現在的不少官員,職業特征太明顯了,戴上面具都瞞不住人。
  文/喬志峰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領導扮記者暗訪帶來的思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i13difw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